再谈“三农”问题
因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迫切性
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上,中央对“三农”问题中城镇化、粮食安全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在这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再次强调城镇化和粮食安全问题,他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认为,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平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强调“三农”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重视“三农”,将“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三农”问题决策的重要步骤,对推进“三农”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二,说明城镇化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它们在目前“三农”问题中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迫切性,需要下大力气集全党全国之力才能逐步解决。
强调保障“粮食安全”
主要针对粮食生产可持续性
解决13亿人口吃饱饭、吃好饭问题是中国头等大事,必须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认真面对。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习近平的讲话在延续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基础上,着重强调粮食生产可持续性和政策的精准性。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议题,说明粮食安全的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粮食产量能保持连续十二年增长,确实很不容易,这是可喜的成绩,但在成绩面前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水土资源短缺、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粮食补贴接近“天花板”等,用以前的增长方式继续推动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在稳定目前粮食产量的同时稳步提升粮食产量成为粮食安全的重点问题,粮食产量持续性增长要建立在可持续的条件基础上,包括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可持续等。
姜文来认为,粮食安全要有竞争力,挖掘和探索新的竞争力迫在眉睫。确保粮食安全要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出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粮食安全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我国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出台了多种政策,从政策上继续支持粮食安全是既定政策不会变,但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提高政策的效能,确保出台的政策更持续有效地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城镇化要遵循规律
不能搞“造城”运动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涉及面很广,要积极稳妥推进,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大中小城市有不同要求,要明确工作重点。推进城镇化不是搞成城乡一律化。”
姜文来向记者谈到,总书记的讲话实际上是警示我们,城镇化不是单凭主观意志就能完成的,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不能搞揠苗助长、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造城”运动,遵循自然历史规律的城镇化才能长久,才可持续。由于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复杂的城镇化面前不要“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是要“打蛇打在七寸上”,抓住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城镇化整体推进。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城镇化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进行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人是主要因素,首先对有能力在城市生活中自养的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他们对城镇化的持续发展能注入新的活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根据城市的需求重点推进。
- 上一篇:学者观察:习近平“四...
- 下一篇:胡锦涛为何叫党员干部...